鹰潭报道称, “2015年以来, 铋、硒、碲等小金属价格基本在生产成本线附近徘徊, 加之受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 拖累了公司营收和 利润。可以说, 这个行业已经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 12月14日, 在江西鹰潭召开的“铋硒碲产业创新攻关研讨会”上,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德勇表示。 据与会人员介绍, 铋、硒、碲等小金属品种大部分是从铜、铅、锌、镍等基本金属的生产过程中综合回收的。 有关资料显示, 这些小金属用途广泛。 以铋为例, 它可用于冶金、化工、医药、电子陶瓷、半导体、核工业等诸多行业。 随着中国企业综合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 中国小金属品种的产量大多处于世界前列, 在世界消费中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 “近年来, 我国小金属品种产业格局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产量增速放缓和应用技术取得突破。” 据胡德勇介绍, 随着铜、铅、锌、镍等主要有色金属品种的引进和产量增速放缓, 铋、硒、碲的产量增速也相应放缓。 在国家淘汰落后、加强环保安全整治、推进结构调整等政策指导下,

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 有序推进行业重组整合, 生产企业减少, 产业集中度提高。 过去, 企业小而散、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

铋、硒、碲等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铋、硒、碲是多种主要金属的副产品, 原料来源不同, 原料成分复杂, 有的原料甚至被列为危废, 需要较高的投资 在环保方面, 随着固废储运、处置的不断深入, 更严格的约束陆续出台,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考验。
       ” 胡德勇也表示, 协同发展能力不强, 行业内企业相互厮杀。
        比较突出, 也影响了国内消费的扩大; 此外, 贸易消费增长动力不足。 2018年前三季度, 我国外贸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增速总体平稳, 但未来外贸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复杂。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景气指数报告, 2018年10月, 中国经济和有色金属工业景气指数为19.7, 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经济和有色金属工业指数在运行近两年“正常”区间后, 首次回落至“冷”区间。 “2019年小金属基本面和整体环境可能不如2018年。”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铟铋锗硒化镓碲分会秘书长冯俊聪在会上进行了评判。 冯俊聪表示, 2014年全国有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峰值6913亿元, 2017年回落至5770亿元, 同比下降。预计2018年有色采选业投资峰值为2013年1241亿元; 2013年有色冶炼行业投资峰值2064亿元; 2014年有色压延加工投资峰值为3811亿元。有色金属投资和生产消费增长高峰的出现, 意味着副产小金属产量也接近增长峰值。 冯俊聪认为, 从目前主要有色金属的供需基本面来看, 库存偏低, 供应偏紧, 但需求偏弱; 宏观方面的悲观预期将给2019年上半年的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压力。与会的业内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 供过于求和成本上升仍是导致2019年上半年商品市场出现压力的主要原因。 目前行业内企业利润下滑, 但如何走出行业困境尚无有效对策。
        “业内已经开过很多会了, 但都没有效果。
       ” 长沙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涨了买不到, 跌了也卖不掉;流动性差, 价格像白菜。” 谈及目前铋、硒、碲行业的发展痛点, 从业近30年的大三元实业董事长吴世军如是说。 吴世军还认为, 通过增强铋、硒、碲等产品的流动性, 赋予其一定的金融属性, 构建延伸的生态产业链, 可有效促进相对价格稳定和产业创新发展, 促进铋 、硒、碲等行业价值再生。 对此, 胡德勇建议, 要坚持不懈地拓展应用市场, 在巩固和稳定传统市场的基础上, 不断提升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 生产企业要与下游相关机构密切合作, 共同提升产业发展和高端应用水平。 此外; , 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 将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有机结合, 不断提高节能减排, 特别是研究复合材料清洁高效利用,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